当前地址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新闻 >

3秒破解!IC门禁卡防复制全攻略曝光

2025-09-18

IC钥匙扣门禁卡常被视作社区、办公楼宇的第一道安全屏障,但其“绝对安全”的认知实则存在误区。从技术底层看,主流产品多采用DES或3DES算法实现一卡一密动态密钥机制,通过三次握手完成身份验证。这种设计虽能抵御基础攻击,却难以招架针对性破解手段——例如利用低频读卡器侧录交互数据、捕捉默认密码漏洞实施PRNG攻击,甚至通过嗅探通信过程获取扇区密钥。某小区曾发生案例:物业使用的Mifare Classic型IC卡因未修改出厂默认设置,被不法分子用专业设备批量复制,导致上百户居民家门可互开。

破解的核心难点在于突破0扇区防护墙。攻击者通常会先尝试默认密码扫描碰运气,若成功则进一步提取其他扇区密钥;部分老旧系统还存在MFOC协议缺陷,使得单个已知密钥能推导出整张卡的加密体系。值得注意的是,即便升级至AES加密标准的IC卡,在数据重写攻击面前仍可能泄露信息——当卡片被非法读入电脑后,空白UID卡即可承载篡改后的权限数据重新写入。
 

面对风险,个人用户可采取三阶防护策略:首选向物业管理方申请更换为金融级CPU卡,其内置安全芯片迄今尚未出现可靠破解方案;日常使用时应避免在公共场合暴露卡片物理接触面,防止被隐蔽装置截获信号;定期通过管理软件核查开门记录异常情况。对于企业级场景,建议部署支持双向认证的门禁终端,结合生物识别构建多因素验证体系,同时建立黑卡库实时拦截可疑设备。

 

物业管理者需优化准入管控流程:选用符合国密认证的读写设备,关闭非必要通信接口;对存量卡片进行密钥更新工程,彻底消除默认密码隐患;在单元门口增设二次确认环节,形成“技防+人防”的双重屏障。当前市场已出现支持动态脱机码功能的智能门锁,配合云端密钥管理系统,可实现每次开门都生成独立验证码,显著提升系统抗攻击能力。

真正的安全从来不是单点防御。当IC卡从单纯的开门工具演变为物联网入口时,唯有持续迭代加密协议、强化全生命周期管理,才能让门禁系统成为值得信赖的数字哨兵。毕竟,再精密的技术也需要科学的管理来激活其防护效能。